据介绍,北三环市政化改造项目围绕全面提高通行能力,标准路基段主路总宽度34.5米,两侧设置主辅分隔带及16.5米辅路,大幅提升区域整体通行能力。
截至目前,滦平县中药材总面积突破14万亩,被河北省政府确定为燕山中药材经济核心示范区,中药材产量达5.68万吨、产值19.8亿元,建成省级中药材种植示范园7个、千亩以上特色沟域经济17条。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滦平县委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绿水青山 好药材拓宽兴县富民路滦平县地处燕山腹地,是华北地区多种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宝库,境内有野生中药资源420余种,是热河黄芩北苍术北柴胡的道地产区,其中热河黄芩是全国久负盛名的道地品种。权少维算起去年的收入说,他在基地工作一年能挣2万元,年底分红940元,每年还可以获得流转土地租金5200元,算下来一年能收入2.6万多元,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2022年4月28日,国家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开发(EOD)试点项目潮河流域(滦平段)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位列全国58个项目之首。以前,很多村民在潮河河道里种上庄稼,打完的农药瓶子也直接扔到河里,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围绕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打造了热河花海小镇特色中草药产业模式,几年来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方式,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企业6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46家,年加工营销中药材能力达到20万吨
滹沱侧畔筑秀廊,大道畅行谱华章。必将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谱写浓墨重彩的华章。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加值增长7.8%,中型企业增长7.7%,小型企业增长0.2%。
新产业较快增长,1至8月,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5.4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恢复态势持续巩固。1至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1至7月加快0.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4个百分点。
重点区域投资增势良好,雄安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5%,廊坊临空经济区增长18.1%,唐山曹妃甸区增长10.0%,沧州市渤海新区增长7.8%。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17.6亿元,增长8.1%。
升级类商品消费需求持续释放,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4%,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7%,快于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9.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运行。1至8月,全省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006.6亿元,同比增长11.2%,比1至7月加快0.7个百分点。投资政策措施效果显现,新开工项目个数同比增长40.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5.8%,民间投资增长6.2%。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1%,其中,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增长111.2%,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增长50.9%,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增长27.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3%,比1至7月加快1.5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增加值增长18.0%,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增长25.1%,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增长18.2%,生物质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9.0%。1至8月河北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八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方素菊)从河北省统计局获悉,今年以来,河北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稳经济运行一揽子政策及配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全省经济运行稳定恢复、回升向好。
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增加值增长53.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3.1%,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6.7%,医药制造业增长11.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5.8%。工业八大主导产业平稳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八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其中,信息智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健康产业、新材料产业分别增长20.9%、13.4%、11.6%、10.4%。
新动能投资增势良好,1至8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6.3%,快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8.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统计的40个行业大类中,28个行业实现增长。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2889.0亿元,同比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2.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4.6%。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0.0%,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0.9%,制造业增长4.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9%。基本生活类消费稳定增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9%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084.7万人,比2012年增加389.9万人,增长56.1%。
2021年,全省12大主导产业增加值突破两万亿元,达到21667.9亿元,占GDP比重为53.7%,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产业布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末突破60%,达到60.07%。
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发展迅猛,网络零售快速增长。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由2016年的833.3亿元增长到2877.2亿元,增长2.1倍,年均增长25.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1.3%,比2016年提高13.1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79元,增加10021元,年均增长9.3%。有效发明专利4.2万件,增长6.1倍。
2021年,全省专利授权量12.0万件,比2012年增长6.8倍。产业结构实现根本性改变。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93元,增加10441元,年均增长6.5%。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加大。
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391元,增加8940元,年均增长10.1%。双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河北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全省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历史性转变。新产品快速增长,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等新技术、新材料产品从无到有,一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747.4万人,比2012年增加245.7万人,增长49.0%。RD经费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1.76%,比2012年提高0.7个百分点。
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众创空间332家,其中国家级106家。(河北日报记者 方素菊)。
三次产业比例由2012年的12.6:47.3:40.1优化为2021年的10.0:40.5:49.5,第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社会服务水平不断增强,2021年,全省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3.9万张,比2012年增加5.5万张,增长29.9%。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805.5万人,比2012年增加679.9万人,增长60.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步提高,由2012年的45.6%提高到2021年的61.6%。
2020年,全省232.3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稳定脱贫,6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746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历史上首次消除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结构调整实现突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报告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持续改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